公司新闻
  • 博道基金董事长莫泰山:以持有人利益为核心

    自1998年发行第一只产品以来,中国公募基金走过了24个春秋。作为第一批基金从业人员,博道基金董事长莫泰山的职业生涯伴随着中国公募基金发展的全过程,见证了行业从破土萌芽到发展壮大。2013年上海博道投资成立,2018年博道获准转型,回归...

    2022-11-28

  • 对话博道基金陈连权:用“低相关矩阵”,让“固收+”回归初心

    作者|猫头鹰8号编辑|猫头鹰6号支持|猫头鹰捕基能手过去两年“固收+”产品走火市场,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产品、转债产品都被笼统称为“固收+”,直到近期监管规范之后,“固收+”的标准定位才得以清晰。对于明确的资产配置比例要求,如何开发出...

    2022-10-12

  • 博道基金陈连权:量化投资“赋能” 打造高性价比的智能化“固收+”

    在万亿“固收+”基金江湖中,博道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陈连权的方法论独树一帜。相比起行业内其他“固收+”基金经理多数是从债券投资出身不同,他的履历复合且多元,他最初担任过量化分析师,随后又从事债券研究以及宏观分析,最早管理的产品是固收增强...

    2022-09-26

  • 博道基金陈连权:用系统化的投资框架管理“固收+”产品

    9月13日,作为首批获批的标准化“固收+”基金,博道和瑞多元稳健6个月持有期混合基金率先发行。该产品拟任基金经理、博道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陈连权,对重新定义的“固收+”产品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并且形成了一套颇有特色的打法。量化分析师出身...

    2022-09-19

  • 博道基金陈连权:与量化相结合 打造独树一帜的“固收+”产品

    博道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陈连权是“固收+”市场上难得一见的宝藏老将。说他“宝藏”,主要源于他投资上的“先知先觉”。在公募行业中,他既是“固收+”理念最早的提出者之一,也是最早将之付诸实践的基金经理。更与众不同的是,陈连权的“固收+”是与...

    2022-09-19

  • 博道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陈连权:“固收+”应胜率先于赔率 当前量化投资更有优势

    证券时报记者裴利瑞今年上半年的市场大跌,让投资者对“固收+”有了深刻印象。近来,监管多次对“固收+”进行了规范,其中一条便明确规定,只有含权资产(股票+可转债+可交债)比例在10%-30%的持有期偏债混合型基金,才能对外宣传为“固收+”...

    2022-09-19

  • 踏上投资进阶之路 主动管理与量化模型欲擦出火花

     伴随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头部机构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一场事关未来的较量已经开启。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多家主动管理的头部私募基金已经或开始探索量化投资,公募基金也积极开发相关量化投研工具,以赋能权益投资和债券投资。  在受访的业...

    2022-09-06

  • 窗口指导明确提升“固收+”基金经理任职门槛,首批标准化“固收+”基金获批,变化看...

    距离监管窗口指导仅半个多月,备受关注的新“固收+”产品近期悄然获批。有消息称,包括博时、博道、交银施罗德、广发、富国、华商等多家公司已经获批了符合监管要求的新“固收+”基金产品。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此次获批的“固收+”产品...

    2022-09-02

  • 首批标准化固收+基金获批!这些头部公司在列,正规军产品有三大特点…

    在监管严格规范“固收+”定义后,首批标准化“固收+”基金近日正式获批。券商中国记者从业内独家获悉,8月中下旬以来,博时、博道、交银施罗德、广发、富国、华商等多家公司均新获批了“固收+”基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基金均严格按照此前的监管规定...

    2022-09-02

  • 对话博道基金孙文龙:做投资既要见树木、也要见森林

    作者|猫头鹰9号编辑|猫头鹰6号支持|猫头鹰捕基能手在资本市场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与时俱进、不断升级自己的投研框架,是每位基金经理的必修课。而近期加盟博道基金的孙文龙,无疑是这门课上的优秀学生。2010年,孙文龙投身公募基金,...

    2022-07-28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3 下一页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