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1日讯(记者 封其娟)在强者林立的公募行业,完成从私募到公募转变的博道基金,逐步摸索出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径。其中就包括专注量化领域12年的量化投资部总经理杨梦,带领博道量化团队的十年精耕。截至2023年6月底,博道基金公募主动量化管理规模位居行业前十。

 

回顾过往,杨梦认为投身量化投资是一件偶然推动必然的事件。

 

在农银汇理实习期间,杨梦的能力禀赋与量化投资的适配性得以被挖掘,她也渐渐明晰了对于量化投资的兴趣所在。杨梦本科、研究生的专业都是金融学,课程侧重数学,没有专门的编程课程。但因为兴趣,杨梦大学期间便通过编程的方式完成了一些经济学相关的研究项目,这也为后面接触量化投资打下一定基础。

 

加上5年私募和5年公募的实盘投资运作经验,杨梦所带领的博道量化团队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坚持基本面和量价因子并重,追求可持续超额收益。


历经行业变迁、公私募实盘淬炼

 

自2011年起,国内量化投资发展至今经历了多波浪潮,杨梦都曾亲历过。

 

在刚入行的2010年,股指期货刚上市,彼时公募量化选股产品比较少,大家多会从一些选股策略开始做起,慢慢累积多因子模型的初步框架。

 

2014年是量化产品较为高光的一年,不少指数增强基金的收益大幅超越指数,也因为当时小市值风格盛行,如果提升对小市值风格的暴露可以博取更高的收益。然而,在当年的暗黑12月,小市值暴跌、大盘股暴涨,并在一个月内将行情演绎得很极致,部分量化产品也出现了较大回撤。在杨梦看来,这是她经历过的第一个行业波折,也是意识到风控重要性,“如果没有做好风控,那会儿可能比较受伤”。

 

这一年,杨梦所构建的多因子模型正一直沿着正统框架迭代,较好控制了小盘因子的暴露。受益于此,当年博道的市场中性策略产品以较好的回撤控制被市场认可,斩获当年多项大奖。

 

股指期货交易被限制的2015年后,传统的量化对冲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曾经的升水也变成了长期持续的贴水,为了更好的去创造绝对收益,杨梦开始同步探索多策略,比如CTA等,同时扩展宏观对冲等其新的产品类别。

 

2017年是在国内量化史一个很特殊的年份,一是市场风格切换幅度非常大,大盘蓝筹风格强势,不少主动权益基金赚钱效应显著;二是2017年偏高频的私募量化开始崛起,

 

在强势的主动、厉害的高频交易的两方夹击下,市场开始质疑公募量化产品的存在价值。也因此,博道基金在2018年发行公募量化产品时,挑战颇大。

 

但杨梦也比较释然,认为量化投资的过程就是这样,当市场发生状况时,量化团队是否可以较快反应以及可否针对新情况找到挖掘出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的模式;市场发生变化,是否选择拥抱以及选择拥抱的方式,最终的结果都会不同。

 

基本面与量价因子双轮驱动

 

经过10年实盘历练,博道量化团队目前基本面因子与量价因子并重,均衡配权但又保持动态更新,追求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杨梦介绍,从投资收益的底层逻辑出发,拆解为业绩驱动(EPS)和估值驱动(PE)两大部分,放在量化模型里面,就对应基本面因子和量价因子。

 

博道基金的量化团队源自私募博道投资,公司早在私募阶段就一直持续深耕量价因子,并一直根据市场及行业动态不断进行迭代,目前模型大量借助AI算法,助力量价类因子的升级。

 

在基本面因子方面,依托于博道基金的大研究平台基础,充分借鉴了优秀的主动研究成果,通过主动选股逻辑的演变能更加前瞻性地感受市场变化,调整量化因子升级迭代的方向,将包括股票长期竞争力、行业景气度等基本面因子,凝聚成不同的形式进入因子打分体系,扩大量化模型超额收益的来源。

 

考虑到基本面因子和量化因子各有适应的市场环境,周期轮动中阶段性表现存在差异,但拉长时间来看,风格此消彼长。基于减小超额收益波动、避免配权损耗的考虑,博道量化团队选择基金面和量价因子双轮驱动,追求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毕竟,超额收益的来源肯定不会依赖于某些因子,整体上还是一个系统化运作的结果。

 

对于团队的日常工作,杨梦认为就是不断拓展代理变量,前面所提的大类因子只是大的逻辑,而表达逻辑的方式有很多种。一方面,代理变量越多越有利于预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一定要做深入的挖掘。对于研究员而言,基于博道统一的大研究平台和数据平台,量化团队各成员分工明确,各自主攻相关研究方向,通力协作,不断丰富完善博道“指数+”系列的模型体系。

 

在杨梦看来,量化投资本身就是不断精进预测能力、预测胜率的过程。不管一开始负责哪一个领域,只要达到优秀的标准和水平,其适用的套路和能力是相通的。当未来有机会真正做组合,做投资时,可以把这份能力复制、扩展到其他领域。

 

普通个人投资者如何选好公募量化产品?

 

今年以来,市场尤其是很多机构大幅加大了对量化选股产品的关注。不过,普通的个人投资者依然可能存在纠结的抉择,到底是买主动选股产品还是量化选股产品。

 

在杨梦看来,大部分个人投资者首先触达的都是主动选股产品,明星基金经理的选股理念更容易被接受。而一旦提到量化,个人投资者可能会搞不懂到底是怎么做的,即使交流下来可能也不甚了解量化产品背后的运作模式。

 

她坦言,对于量化类基金来说,可能大家能看到的只有业绩,而杨梦强调不能只看业绩去买产品,尤其是追短期业绩,拉长时间来看,不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

 

杨梦表示,从投资权益型产品的角度,大家长期下来能拿到的收益其实是β(贝塔收益)+α(超额收益)。其中β是所有权益基金会共同拥有的,只要拉长周期持有,获得指数的贝塔收益是一个相对确定的事情。在α的部分,拉长时间看,量化选股股产品跟主动选股产品取得的平均超额收益大致相当,但超额波动通常小于主动选股产品,更在于日积月累不断超越。简单理解,跑到终点看收益,公募主动管理型产品和公募量化类产品的差别不是那么大,但是持有体验不一样:一个持有过程中超额收益的波动很大,一个波动更小,体验更加平稳。

 

当下基金产品数量超万只,不少投资者面临“择基之难”,在杨梦看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没有足够专业的能力去判断行业,又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仔细研究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的风格,指数增强类基金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一般指数增强产品总是会锚定一个指数,是基准指数的“跟踪狂”,而且还追求比基准指数的收益好那么一点点,长期积累下来其实也会有不错的回报。

 

近期,杨梦再度“挂帅”,拟任博道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经理。在她看来,不管从估值还是成长性来看,中证1000指数都迎来较好的布局时机,而作为权益型基金的一种,指数增强基金最终投资收益是所对标指数长期增长的贝塔收益和超额收益的叠加。

 

杨梦表示,投资指数增强基金,投资者最应关注的是,该基金是否能创造超额收益。“厚积而薄发,指数增强基金的超额收益是逐渐累积的,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类产品适合作为长期配置的底仓。”